7/21/19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徐克,2018) 徐克從來沒有變,變的是我們




當最後一幕四人策馬奔馳的畫面一出,恍惚間我以為自己看的其實是一部西遊記(話說回來也該有人統計一下徐克有多少部電影結尾是是策馬各奔西東了?這是他的生涯最高理想畫面嗎),至少四大天王這個用佛法化解幻術的打戲邏輯,給西遊記用完全沒問題(和尚一定要配備猴子保鏢的千古刻板印象都得到了印證),徐克導演看西遊降魔篇時,是不是一拍大腿、捋鬍仰天長笑「周星馳與我鬼才所見略同哈哈哈哈哈」,難怪伏妖篇能一拍即合了。


夭折的典型徐克故事--七劍的結尾

我以前也陷入過徐克已經變成技術控而忘記怎麼說故事的迷思之中,我想我錯了,徐克一直都是那個徐克,他從來沒有變過。只是聰明人在技術上總是要跟上時代,嘗試新技術是一種趣味與必然,比方一個作家,四十年前用打字機寫槍戰;二十年前用電腦寫作網路戰;現在索性用聲控軟體寫版權科技戰,更甚者如韓寒,從小說到博客到微博到拍電影,與時俱進,大眾愛看什麼就用什麼媒體發聲。徐克一直都是那個徐克,三十年前的笑傲江湖、十年前的七劍,架構都與四大天王相差無幾,其實一直以來,改變的是時代,是觀眾如潮水般無定向的喜好,也難怪導演面對票房高低起伏能老神在在了,他應該已經習慣了,觀眾愛什麼,變來變去,沒有人能預測,拍電影之於徐克,反正就是一直做自己。

徐克一直在說這樣一個故事:有一群人被權力與大歷史放逐、歧視、邊緣化,憤怒與不甘誕生心中的魔鬼,魔鬼驅使這群人走向叛逆,終於成為主流論述的眼中釘,可是他們原本就沒有給過自由選擇的機會,逼他們走向絕路的,正是那股厭惡他們、用盡一切力量妖魔化他們的力量,這是故事的本質架構。而且徐克採取的說故事方法,是武俠,武俠之於徐克,如動作片之於吳宇森,這是英雄的思考模式,天真又浪漫。徐克和吳宇森,其實又是一個根源,張徹的根源,金庸的根源,香港電影的不世密傳,吳宇森的追捕,和四大天王何其相像,失序其實來自最高權力的瘋狂,不過有識之士一定會說,他畢竟變了,以前的徐克並不自居廟堂,而是與江湖同在,我想是的,但他仍然保有草莽江湖的浪漫想像,狄仁傑與尉遲真金,像武俠人物遠遠多於政客,這是徐克的可愛之處(其實徐克一定比朱延平更適合拍孤軍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