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19

小團圓

「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千迴,完全幻滅了之後也還有點什麼東西在。」




說來慚愧,我不太能感受張愛玲,之前也沒看她的新三部曲。

小團圓很有意思,體裁上張愛玲也玩了一把意識流馬賽克,或許這本書因此對部分「張粉」而言不可理喻,但小團圓在我看來是顯然是一個作家晚期更成熟完整的作品。

意識流並不深奧,因為太頻繁被用於現下的影像語言以至於不神秘也不難懂,某種程度上敘事線跳接能更精準傳達情緒,小團圓的敘事很有電影感,九莉與她的母親、她的愛人之間生命中的秘密在張氏究極殘忍的剪輯下無所遁形。所以我不相信任何推崇「一個淒涼而華麗的手勢」的讀者會不喜歡小團圓,一個淒涼華麗的手勢是強烈直觀而美麗的意象,而小團圓是意象的終極進化完全版。我們總習慣性把張愛玲視作民初代言人,彷彿她是只存在於前現代的幽靈,可實際上她死於1995,幾乎活了整個二十世紀。採納意識流的技法似乎側面反映了張氏也不是完全封閉不問世事,至少能想跟上文學潮流;此外小團圓的語言也摩登多了,沒那麼民初文縐縐,還提及很多當代產品;對性慾與墮胎的處理也坦然多了。從體裁、文筆、內容來看,小團圓呈現的是一個更成熟/老化/摩登的張愛玲。

很久以前,我聽過聞天祥先生演講,他提出一個理論:有些導演一輩子其實只拍了一部電影,所有的看似不同的故事都只是同一個故事的衍伸和變種,比如王家衛,比如蔡明亮。我想不夠格地猜測張愛玲女士亦是如此,她終其一生,這顆才智非凡過目不忘的腦袋,總是在訴說著同一個故事,她反覆地說,越說越好,一次比一次精確,記憶越加分明--看小團圓,你時常必須驚異於她的天才記憶,一景一物,一根髮絲一顆鈕扣、一絲不苟那麼清晰,可比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花幾十萬字鋪陳一場晚宴,具有同等天份的張愛玲能複述一切的細節:在場的,與不在場的,穿越時空的情緒與線索(所以必須採用意識流),因為太清晰,有時候我甚至得停下來一陣,才能消化她的痛苦,因為真實是有力量的,她的意象清晰、直觀、誠實,於是非常強烈,當一個人能對自己極度誠實時,她的情緒才能引發共情,你閱讀她的痛苦,驚訝於她對自己的殘忍剖析--有時候想懷疑這是一場邪惡的儀式,張愛玲是否只能藉著寫作,對自己殘忍無比的揭發,才能從記憶中超脫?

看之前你一定會很難懂才女愛上漢奸被負心薄倖、最終心灰意冷看透人生的故事,都反覆說這麼多遍了還有什麼意思?就像前言裡引用她信裡說的:

「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千迴,完全幻滅了之後也還有點什麼東西在。」

感謝宋以朗,你挖出這本小說並出版之,是絕對睿智的判斷,偉大的貢獻。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