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16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二不二情書(2016):最爛的是片名

不二情書幾乎集結了所有華語愛情電影的爛片flag,包含續集片、鬆散又發散的敘事結構、刻意埋下淚點的爛梗、匆匆而過的渣男情史,以及無所不在的閃回和幻覺,但是,很遺憾的,並沒有成唯一部爛片。從技術、細節、和情節邏輯上來說,薛晓璐導演證明自己卓越的劇本和掌控力,不二情書的製作水準已經超越了同類型好萊塢電影。

第四張畫(2010)黑色寫實主義

非常好看的鍾孟宏作品,雖然無論技法和攝影未如後來的一路順風和失魂那樣成熟,看得出還在積累風格的階段,但黑色力道完全不減。其實也沒有那麼慘的感覺,無論是金士傑扮演的拾荒老人,納豆的小混混,學校老師關穎(脖子很美,電影臉),還是派出所的小員警梁赫群,甚至一臉冷淡的媽媽郝蕾,都是善良的,雖然不可親不可敬,但總是在夾縫送出關懷。郝蕾的表演實至名歸,冷漠壓抑,可發揮的尺度極小,她從這個時候的表演已經由狂放轉為內斂了。

鍾孟宏的題材和劇本大概都是屬於那種換個導演拍能煽情到死,變成社教宣導電影那種類型。然而他老是拍成心理驚悚片,應該開創一個冷感式黑色本土魔幻社會寫實主義。

一路順風(2016)鄉土驚悚公路勸世電影


終極冷冽的鍾孟宏玩了一回黑色喜劇,本片偏向商業的嘗試不可不說是非常成功,既保留了自己的特色,更拓寬了警匪黑道類型的電影語言,這個路子走下去簡直要成為台灣版杜琪鋒。風格裝逼地渾然天成,溫情時絕對詼諧,暴力場面更是來得毫不給觀眾面子。假如杜老爺是政治經濟學家,鍾孟宏是從精神分析切入的典範,更深入也更著重個體性。中島長雄的攝影是一貫的優異,以前我總想香港街頭大樓也是俗氣髒亂,港片卻能摸索出風格,這回終於有人把臺北街頭高速公路南部魚寮拍得怪理怪氣險象環生,比起艋舺的青春純愛風格、本土喜劇的俚俗,一路順風的黑道一看就是秒殺前兩者的等級。

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2016) 李安式的華氏九一一

怎麼會有影評人說主題不清楚?本片的主題明確到Michael Moore看了會直接跳起來對李安親親抱抱吧

暗色天堂(2016)性別與權力的對峙

電影主題晦澀而深刻,乍看是信仰與愛慾的衝突,但我認為是披了神的皮討論男女感情中的曖昧性與權力對峙。

Enemy at the Gate (2001),老派的味道


Grace of Monaco (2014)


被冷血獨裁之王kubrick調教過且深深仰慕暗黑的抑鬱症患者las von tierNicole Kidman 女士究竟發生過什麼得把Grace Kelly 演成比晨間劇女主還要迪士尼小公主的勵志麻雀變王妃。

Before sunset (2004),當你被生活的苦難折騰不相信愛情時該看的電影

十多年後再看before sunset,才在標誌性的喋喋不休外看到成年男女對待感情的小心翼翼。先是充滿責任感地確認對方是否赴約/為何失約,義正嚴詞暢聊工作和世界和平,步步推移出依舊契合的心事,這才大膽相問婚配現況,直至火山爆發般的崩潰互吐苦水,終於確認就是非你不可的終生伴侶,今生唯一的真愛。

12/10/16

電影川島芳子 (方令正,1990):286的情節、iOS 7 的理論


方令正導演1990年的電影,比胭脂扣晚了三年、比阮玲玉早了一年、和滾滾紅塵同年,現在回顧起來,那幾年還真是民初女性題材的盛世。然而相對其他類似的作品來說,川島芳子的體裁更宏大,得到的讚譽卻不那麼多。

作為一部作者電影來說,或許川島芳子最強烈的特色/失誤在於用286的情節、跑出了iOS 7 的寓意。後現代式的理論立意建築在民俗式的宮鬥想像上;用一段又一段男女關係堆疊出的歷史觀(跟戲說系列電視劇和小學教科書差不多幼稚),卻達到更貼近歷史和人物真實狀態的效果。這樣的成功/失誤來自幾個可能:一是貝托魯奇(1988)的末代皇帝文本太過成功、震撼,讓華語創作者有意效尤,但貝托魯奇能做到在寓意到故事之間的實現無斷裂,而方導演本身的歷史觀積累的不夠,導致移植效果不佳,二是演員的精彩表演意外超越了原本劇本的窒礙,情況與霸王別姬的程蝶衣類似(我的看法丹麥女孩也是),編導本身沒想那麼深,但是演員以表演的靈性拔高了電影的境界,某種程度上回歸了李碧華原著對男性歷史的嘲諷特色。其三、從後續的誘僧和宋家皇朝是可以看出,川島芳子的敘事模式承襲方令正導演(和他太太羅卓瑤)一貫的歷史觀,他們本來就是這般的敘事特色:人本、情感、而反大歷史。